□本報記者 黃如飛 通訊員 黃水林 李紹煒 陳析興 竹北買房文/圖
  傳承耕讀文化大學落戶新竹買房古村落
  “剪得太形象了,真棒!”“高手藏在民間!”春節前夕,在連城縣宣和鄉培田古村落的容膝居,記者看到一場精彩的“剪紙秀”:一張紅紙,一把剪刀,一雙巧手翻飛,須臾之間,紙張活了,一幅房屋出租生動形象的“豐收圖”就展現在眼前。被譽為“草根藝術家”的民間手工剪紙藝人曹林鳳現場表演剪紙藝術,贏得游客陣陣贊嘆。
  “我從小喜歡剪紙,而把剪紙作為創業項目,多虧了社區大學的培訓!”今年40歲出頭的曹林鳳說。作為培田古村落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,她僅憑剪紙技藝展示,每月就增收台南餐飲設備1000多元。
  據悉,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和陶行知教育基金會等機構主辦的2013全國首屆“美麗鄉村教育”公益評選結汽車貸款果不久前在北京公佈,培田客家社區大學在全國75個地區和學校中脫穎而出,獲得十大入圍獎,是我省唯一入選單位。
  “沒有圍牆的大學”,是培田客家社區大學的入圍理由,也概括了它的性質。
  “社區大學點亮了鄉村文明之光,讓培田古村煥發新姿、吹遍新風。”宣和鄉黨委書記朱金生介紹說,培田客家社區大學是福建第一所以培訓農民為宗旨的大學,也是我省第一所由政府、大學與民間力量聯手創建的農村社區大學,由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、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和可持續發展專項教育基金、天下溪教育咨詢中心、晏陽初平民教育發展中心、西部陽光農村教育發展基金會等單位聯合當地政府共同舉辦,是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的公益組織。
  “厚重悠久的耕讀文化是我們選擇培田的根由。”這所社區大學的發起人之一、主要創建者邱建生介紹說,平民教育思想在培田早有萌芽,在那裡建立平民教育示範點再合適不過了。培田明清兩代有書院9個:肖泉公書館、十倍山學堂、白學堂、義屋學堂、伴山公館、岩子前學堂、清寧寨學堂、南山書院、紫陽書院。此外,村中還有家塾5處,童蒙、蒙館9所。值得一提的是,當時的培田除了正統的精英文化教育外,還有面向全體村民的平民教育學校:農耕學校“鋤經別墅”、手工技藝學校“修竹樓”和婦女學館“容膝居”等。
  學習開拓視野免費教育助發展
  “通過在社區大學的學習,我改良了油菜花的種植品種,還準備建一個葡萄園,發展觀光農業,收入肯定能倍增。”在大夫第前的農田裡,一尺多高的油菜苗在寒風中盎然生長,社區大學的首批學員吳建明高興地說起社區大學帶給自己的新變化。
  年近40的吳建明頭腦活絡,前些年在外跑生意、做工程,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致富能人。前年,看準了古村落打造國家4A級景區的契機,吳建明返鄉創業,租賃流轉200多畝耕地種植油菜花。但由於缺技術,種植時間過晚,品種不適宜,油菜的產量很低,收入連成本都不夠。
  去年,社區大學針對村民發展現代農業的需求,在村裡舉辦培訓班。品嘗到缺乏農業技術苦頭的吳建明主動報名,成了首批學員。針對吳建明的情況,培田社區大學組織有農技專長的志願者下到田間地頭為其把脈,又組織他和同期培訓的20多名村民到廈門、長泰等地,
  參加了生態農業經營現場觀摩學習活動。從此,吳建明開拓了視野,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  “到2014年春節前,我光賣綠化苗木就賺了10多萬元。”吳建明樂呵呵地說。現在,他在社區大學和鄉裡的幫助下,發展觀光休閑、體驗相結合的生態農業,牽頭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,種植了40多畝綠化苗木,並將農民的冬閑田流轉集中繼續種植油菜花,不但扮靚了古村落,還幫助村民增加收入,帶領大家規模經營、共同致富。
  在培田社區大學,幫助村民開展以生態農業、客家文化旅游為主題的經濟活動,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是其重要的辦學內容。凡是年滿18周歲、有繼續學習願望的農民,都可以報名參加社區大學,接受免費教育。
  在師資上,培田社區大學招募大學生志願者作為主要力量,有針對性地邀請專家學者、大學教授為農民開設講座。同時,組織農民到外地參觀學習,引導創業就業。
  目前,培田村村民幾乎家家都有人參加社區大學組織的培訓和學習。培田村的農業過去以單一種植水稻為主,2013年以來,開始積極向發展油菜、葡萄、草莓、珍稀苗木等觀光、生態農業轉變,30多戶村民還結合旅游產業發展辦起了農家樂,農民人均純收入從前幾年的
  3000多元發展到2013年的7000多元。
  文藝熏陶身心古村吹遍新風尚
  “我現在身體健康、精神很好。大家在一起活動,關係也更融洽了。”在社區大學駐地,老人秧歌隊隊長、今年65歲的黃如玉老人表演完秧歌節目後,高興地說。
  在社區大學成立以前,培田村民缺少健康的文化娛樂生活,主要娛樂是看電視和打牌。為改變這一現狀,社區大學出資購買樂器,從湖南請來盤鼓大師衡生喜,組建了一支威風盤鼓隊,吸引10多名村民參與。隨著表演水平提高,盤鼓隊除了在培田為游客表演外,還經常前往長汀、朋口等地進行有償表演,在豐富文化生活的同時,還能補貼家用。
  有了盤鼓隊的帶動,社區大學在村裡的支持下,又先後資助、發動村民建立起腰鼓隊、秧歌隊、十番樂隊等文藝隊伍,利用農閑時間和勞動之餘的晚上時間,由志願者中的藝術骨幹組織培田村的婦女們和中老年人開展指導、訓練活動,使她們告別了以前的麻將桌,社會風氣明顯好轉。
  愛心公益服務老有所養更無憂
  “每年都有數百名大學生志願者來到培田,他們為培田的教育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。”吳來星老人是一名退休老師,也是培田社區大學為數不多的本地誌願者,對大學生志願者的服務,他和許多村民一樣滿懷感激之情。
  去年暑假,社區大學通過面試招募了來自山東政法學院、福建農林大學等7所大學的20名志願者,組織開辦暑期學生夏令營,為當地的孩子提供樂器、武術、書法、英語等課程培訓。吳來星說,有了社區大學,培田村的孩子們享受到比城裡孩子更豐富的暑期生活。
  社區大學還積極扶助老人,讓老人老有所養,促進社會和諧。社區大學成立以後,聯合正榮集團在培田設立了全國首個農村“老人公益食堂”。今年,公益食堂又添置了洗衣機,免費幫老人洗衣服。
  今年80歲高齡的吳景生老人就是受益者之一,他說,加上政府每個月180元的補助,他每月有330元的生活費,只要不生大病,基本生活無憂。像吳景生老人一樣,培田村已經有14名孤寡老人接受認養。
  (原標題:設在田野農家的大學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s27hsjyk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